北齐《唐邕刻经记碑》高清释文版
图片
图片
碑记还详细描述了鼓山的秀丽风景,“山间谷虚静,邑居闲旷,林疑极妙,草匹文柔,禽绕空中,兽依树下……允集慧定,之侣攸归,如日贯云,常转不息”。说明这里是清幽之地,宜于修行向佛,适宜保存佛经。同时这种优雅的风景描述也可足当隽永的风景美文。
北齐《唐邕刻经记碑》又名《唐邕刻经碑》。是佛教虔诚教徒唐邕,铭记北魏太武帝灭法的教训,也相信当时流行的末法说,他用了四年时间(公元568年农历三月初一到572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在北响堂第三窟刻经四部,这些刻经从洞窟入口处的石壁、前廊、以及廊外墙面上,一直延伸至窟外北墙。
响堂山石窟刻经书体以隶书为主,刻经和其造像,刀法洗练清熟,给刻经锦上增彩,给人一种读之忘归、欲走不能的意境。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及其书法艺术,无论对研究佛教史、佛经刊刻史、书法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说:“南北朝之碑,无体不备。唐人名家皆从此出,得其本也”,体现出了北碑的魅力。康有为又进一步为学书之人开列出了近二百种可供临习参考的佳碑,在康有为开列的碑目中,其中就有响堂山石窟的碑品五处之多(《唐邕写经碑》北齐、《鼓山石经》北齐、《石窟寺重修佛经石像碑》隋开皇十三年、《李君巧造像》隋大业七年、《王辉儿造像》等)。
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唐邕写经碑》谓:“书法丰破,与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相似。”《集古求真》则称《唐邕写经碑》云:“书兼隶笔,然圆腴遒厚,实导唐贤先路。”此碑结字平稳,不尚奇险,字虽丰映,却没有所谓的“火气”。
张永强先生跋《唐邕刻经碑》文字
右北齐唐邕刻经碑,隶书,《金石录》存目,今在邯郸北响堂绝顶石窟外壁,刻石作碑形,上有佛龛,外龛倾圮已久,以石窟寺造像、刻经为一体,皆备法灭。碑文实北朝摩崖刻经之源起,先贤考之详矣。余以二〇一三年春,侍恩师徐自强先生参加国际禅宗研讨会之暇,往游漳滏,谒南北石窟寺焉。先生时年七十九岁,远眺此山白云萦绕,谓似涿郡石经山也。先生于山间语我曰:“人生过程本不平静,多经历一些磨练没有坏处”。并娓娓话平生所遇之事,拾级而登,不觉忘疲,并观此碑移时。此旧本,尝携之以行,纸墨悦目,比近拓字画完好者二十余处。册内钤前人一印曰“聚散两依依”,未知何许人。披览之际,不觉心驰往昔矣。巡斋敬识。
图片
释文:粤若稽古,逖听风声。握神纪以应物,游灵教而至道者,有矣。咸弘之在人,道不虚泄。然则,轩从七圣,兰叶传文;舜共三公,芝泥观字。周朝关令,望东气而稽首;丘门弟子,向北斗而磬折。天书道记,可略言也。盖不出于九流:且未闻于三世。我大齐之君,区有义?不思。家传天帝之尊,世祚轮王之贵。一人示见,百辟应生俯顺,龟龙託迹云火。翠凤将宝幢共举,灵鼍与法鼓俱震。万机兼十善之化,四门杂三乘之宝。自迦叶集结,蔡愔游返;持綖之经,盛于玆日;龙宫斯尽,象载未胜。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并州大中、食司州濮阳郡干、长安县开国侯、晋昌郡开国公唐邕挺固理时,生而为世;秉文经武,来处庙堂;从扣而鸣,随病与药。待群方而似镜,应众务其如响。四海仰以弥高,千官挹而满腹。眷言法宝,是所归依。以为,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所说,尽勒名山。于鼓山石窟之所,写维摩诘经一部,胜鬘经一部,孛经一部,弥勒成佛经一部。起天统四年三月一日,尽武平三年岁次壬辰五月廿八日。涧谷虚静,邑居闲旷。林疑极妙,草匹文柔。禽绕空中,兽依树下。水音发而觉道,风响动而悟物。戒行之徒允集,慧定之侣攸归。如日贯云,常转不息。?非恐畏,未苦风寒;石比夜光,非待萤雪。毗沙上度,敕众鬼而护持;大梵来游,领群神而保卫。善因普被,愿力熏修。当使,世界同于净土,皇基固于大地。置六道于十山,沐四生于八?乃及无边,皆取正觉。海收经籍,斯文必传。山从水火,此方无坏。重宣玆义乃作铭曰:天文星象,人文书契。先圣后贤,道纔身世。惟皇建国,教通群艺。德实无为,化穷兼济。诸法为祖,诸经为王。一文半偈,与物行藏。天统上士,时应有方。群迷升极,至道津梁。杀青有缺,韦编有绝。一託贞坚,永垂昭晰。天神左右,天王拥卫。书未仙游,字无飞灭。地遥常寂,山空避喧。承风觉道,海渧难论。水流可阅,日去无翻。乘玆誓愿,福地常存。北魏《唐邕刻经记碑》一版▼图片
图片
【1】粤若稽古,逖听风声。握神纪以应物,游灵教而至道者,有矣。咸弘之在人,道不虚泄。然则,轩从七圣,兰叶传文;舜共三公,芝泥观字。周朝关令,望东气而稽首;丘门弟子,向北斗而磬折。天书道记,可略言也。盖不出于九流,:且未闻于三世。我大齐之君,区有义?不图片
图片
【2】思。家传天帝之尊,世祚轮王之贵。一人示见,百辟应生俯顺,龟龙託迹云火。翠凤将宝幢共举,灵鼍与法鼓俱震。万机兼十善之化,四门杂三乘之宝。自迦叶集结,蔡愔游返;持綖之经,盛于玆日;龙宫斯尽,象载未胜。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并州大中图片
图片
【3】正、食司州濮阳郡干、长安县开国侯、晋昌郡开国公、唐邕挺固理时,生而为世;秉文经武,来处庙堂;从扣而鸣,随病与药。待群方而似镜,应众务其如响。四海仰以弥高,千官挹而满腹。眷言法宝,是所归依。以为,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七处之图片
图片
【4】印,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所说,尽勒名山。于鼓山石窟之所,写维摩诘经一部,胜鬘经一部,孛经一部,弥勒成佛经一部。起天统四年三月一日,尽武平三年岁次壬辰五月廿八日。涧谷虚静,邑居闲旷。林疑极妙,草匹文柔。禽绕空中,兽依树下。水图片
图片
【5】音发而觉道,风响动而悟物。戒行之徒允集,慧定之侣攸归。如日贯云,常转不息。?非恐畏,未苦风寒;石比夜光,非待萤雪。毗沙上度,敕众鬼而护持;大梵来游,领群神而保卫。善因普被,愿力熏修。当使,世界同于净土,皇基固于大地。置六道于十山,沐四生于八?图片
图片
【6】乃及无边,皆取正觉。海收经籍,斯文必传。山从水火,此方无坏。重宣玆义乃作铭曰:天文星象,人文书契。先圣后贤,道纔身世。惟皇建国,教通群艺。德实无为,化穷兼济。诸法为祖,诸经为王。一文半偈,与物行藏。天统上士,时应有方。群迷升极,至道津梁。杀青有图片
图片
【7】缺,韦编有绝。一託贞坚,永垂昭晰。天神左右,天王拥卫。书未仙游,字无飞灭。地遥常寂,山空避喧。承风觉道,海渧难论。水流可阅,日去无翻。乘玆誓愿,福地常存。北魏《唐邕刻经记碑》二版▼图片
【8】粤若稽古,逖听风声。握神纪以应物,游灵教而至道图片
【9】者,有矣。咸弘之在人,道不虚泄。然则,轩从七圣,兰图片
【10】叶传文;舜共三公,芝泥观字。周朝关令,望东气而稽图片
【11】首;丘门弟子,向北斗而磬折。天书道记,可略言也。图片
【12】盖不出于九流,且未闻于三世。我大齐之君,区图片
【13】有义?不思。家传天帝之尊,世祚轮王之贵。一人示见,百图片
【14】辟应生俯顺,龟龙託迹云火。翠凤将宝幢共举,灵鼍与法鼓俱震。图片
【15】万机兼十善之化,四门杂三乘之宝。自图片
【16】迦叶集结,蔡愔游返;持綖之经,盛于玆日;龙宫斯尽,图片
【17】象载未胜。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图片
【18】并州大中正、食司州濮阳郡干、长安县开国侯、晋图片
【19】昌郡开国公唐邕挺固理时,生而为世;秉文经武,来图片
图片
【20】处庙堂;从扣而鸣,随病与药。待群方而似镜,应众务其如响。四图片
【21】海仰以弥高,千官挹而满腹。眷言法宝,是所归依。以图片
【22】为,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图片
图片
【23】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图片
【24】所说,尽勒名山。于鼓山石窟之所,写维摩诘经一部,图片
【25】胜鬘经一部,孛经一部,弥勒成佛经一部。起天统四图片
【26】年三月一日,尽武平三年岁次壬辰五月廿八日。涧图片
图片
【27】谷虚静,邑居闲旷。林疑极妙,草匹文柔。禽绕空中,兽依图片
【28】树下。水音发而觉道,风响动而悟物。戒行之徒允集,图片
【29】慧定之侣攸归。如日贯云,常转不息。?非恐畏,未苦图片
【30】风寒;石比夜光,非待萤雪。毗沙上度,敕众鬼而护持;图片
图片
【31】大梵来游,领群神而保卫。善因普被,愿力熏修。当使,图片
【32】世界同于净土,皇基固于大地。置六道于十山,沐图片
【33】四生于八?。乃及无边,皆取正觉。海收经籍,斯文必图片
【34】传。山从水火,此方无坏。重宣玆义乃作铭曰:图片
图片
【35】天文星象,人文书契。先圣后贤,道纔身世。惟皇建国,教通图片
【36】群艺。德实无为,化穷兼济。诸法为祖,诸经为王。一文图片
【37】半偈,与物行藏。天统上士,时应有方。群迷升极,至道图片
【38】津梁。杀青有缺,韦编有绝。一託贞坚,永垂昭晰。天神图片
【39】左右,天王拥卫。书未仙游,字无飞灭。地遥常寂,山空图片
图片
图片
【40】避喧。承风觉道,海渧难论。水流可阅,日去无翻。乘玆誓愿,福地图片
【41】常存。《唐邕写经碑》从字体上讲,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非隶非楷、亦隶亦楷的破体。这是在北魏已经形成具有成熟楷书书体后,一次以汉石经隶书为正统的复古运动。
这一隶楷复古,则从用笔和结字上对汉字规范应用审美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细致探索,对后世书法在用笔、结字上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当代书法日益走向纯审美艺术化的时代,这种隶楷之变书体风格依然具有很好的艺术创作生发空间和价值。
版权申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公众开放日、科学直播、主题研学……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下一篇:没有了